Data Loading...

DENNIS LIEU HING YUAN BCNB1084tugasan2 Flipbook PDF

DENNIS LIEU HING YUAN BCNB1084tugasan2


126 Views
63 Downloads
FLIP PDF 1.37MB

DOWNLOAD FLIP

REPORT DMCA

《 战 国 策 》

邹 忌 讽 齐 王 纳 谏

原文 邹忌修八尺有余,而形貌昳丽。朝服衣冠,窥镜,谓其妻曰:“我孰与 城北徐公美?”其妻曰:“君美甚,徐公何能及君也?”城北徐公,齐 国之美丽者也。忌不自信,而复问其妾曰:“吾孰与徐公美?”妾曰: “徐公何能及君也?”旦曰,客从外来,与坐谈,问之:“吾与徐公孰 美?”客曰:“徐公不若君之美也。”明日,徐公来,孰视之,自以为 不如;窥镜而自视,又弗如远甚。暮寝而思之,曰:“吾妻之美我者, 私我也;妾之美我者,畏我也;客之美我者,欲有求于我也。” 于是入朝见威王,曰:“臣诚知不如徐公美。臣之妻私臣,臣之妾畏臣,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,皆以美于徐公。今齐地方千里,百二十城,宫妇左 右莫不私王,朝廷之臣莫不畏王,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:由此观之, 王之蔽甚矣。” 王曰:“善。”乃下令:“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,受上赏; 上书谏寡人者,受中赏;能谤讥于市朝,闻寡人之耳者,受下赏。”令 初下,群臣进谏,门庭若市;数月之后,时时而间进;期年之后,虽欲 言,无可进者。 燕、赵、韩、魏闻之,皆朝于齐。此所谓战胜于朝廷。

目 录









作 者 简 介 和 创 作 意 旨

表 现 手 法

人 物 刻 画

结 构 以 及 语 言

壹 作者简介和创作意旨

作者简介 ➢刘向(公元前77年~公元前6年),原名刘更生,字子 政, ➢沛郡丰邑(今江苏省徐州市)人。 ➢汉朝宗室大臣、文学家 ➢曾奉命领校秘书,所撰《别录》,是我国最早的图书公 类目录。 ➢今存《新序》《说苑》《列女传》《战国策》《五经通 义》。 ➢编订《楚辞》,联合儿子刘歆共同编订《山海经》。 ➢散文主要是奏疏和校雠古书的“叙录”,较有名的有《 谏营昌陵疏》和《战国策·叙录》,叙事简约,理论畅 达、舒缓平易为主要特色,作品收录于《刘子政集》。

创作意旨 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出自《战国策·齐策一》,讲 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,使之广 开言路,改良政治的故事。

文章塑造了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,善于思考,勇于 进谏的形象。又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,从谏如流 的明君形象,和革除弊端,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 巨大决心。 告诉读者只有广开言路,采纳群言,虚心接受批评 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。

贰 表现手法

表现手法 ❖ 排比 例子:“妾之美我者,畏我也;客之美我者,欲有求于我也。” 妻、妾、客都一并认为邹忌比徐公美。在妻、妾、客里能看到 运用了排比修辞手法。

❖ 设喻 邹忌用自己私人自身经历来提醒或讽喻齐威王。 例子: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的时候,他叙述了妻、妾和客蒙蔽 了自己的原因,将自己在生活上的私事比作国事,才让齐威王 受到了启发。

表现手法 ❖ 层递 齐威王受到邹忌的启发后,下了一道命令。 例子: “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,受上赏;上书谏寡人 者,受中赏;能谤讥于市朝,闻寡人之耳者,受下赏。” 所 有的大臣、官吏、百姓,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,可得上等 奖赏;能够上书劝谏我的,得中等奖赏;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 共场所指责、议论我的过失,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,得下等奖 赏。(奖赏由上等到下等)

叁 人物刻画

邹忌人物刻画 1)聪明,思路清晰 虽然妻、妾、客都一直赞美他很帅但是他却没有被赞美冲昏了头脑,

他始终还是保持着清醒。他聪明地表达自身事物以此来启发齐威王发现 自己被蒙蔽 。 2)勇敢,爱国 邹忌深思,从自身的事情联系到国家。他勇敢地见齐威王,就是为了 诱导启发齐威王发现自身的问题。敢于大胆坚持真理,讽劝齐威王。

齐威王人物刻画 1)心胸宽阔,气度宏大 能听从并接受邹忌带来的劝告,面对自己的过失 ,再采取行动,是个知错能改的贤明君主。 2)负责任 关心国事,采取行动来更好的理治国家。例如他 对关心国事以及积极的进谏者给予奖赏。以此来 听取更多的意见。

肆 结构以及语言

本文结构 ➢ 本文结构很有特色,从头到尾一直采用三层排比的手法来写,形 成结构层次的对称美。 ✓ 邹忌有“三问三答” 例如: 一问妻:“我孰与城北徐公美?” 二问妾:“吾孰与徐公美?” 三问客:“吾与徐公孰美?” 妻答:“君美甚,徐公何能及君也!” 妾答:“徐公何能及君也!” 客答:“徐公不若君之美也。”

本文结构 ✓ 齐王纳谏后有“三赏”: 例如: “能面刺寡人之过者,受上赏; “上书谏寡人者,受中赏; “能谤讥于市朝,闻寡人之耳者,受下赏。”

本文结构

✓ 邹忌受蒙蔽的三个原因: “臣之妻私臣, “臣之妾畏臣, “臣之客欲有求于臣。”

本文结构

✓ 相对应邹忌的思想认识转变过程也是三层: “孰视之,自以为不如; “窥镜而自视,又弗如远甚; “暮寝而思之……”

本文结构 本文运用了“三叠法”。从内容上看,由浅入深,由小到 大。从结构上看,对称呼应,浑然一体。从语言句式上看, 有的叙述、对话有重复有排比,有的变化就大一些,如上

述一、二项邹忌的“三问”和相对应的“三答”,有详有 略,有重复处,也有小小变化处。

语言结构 ➢ 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。写了邹忌与徐公比美,妻、妾、客的赞美之辞以及邹忌对 这些言辞的分析,内容表面上看来似乎与讽谏无关,实际上是设喻说理的前提。 ➢ 接着写邹忌讽谏齐王,正面设喻来说明君王容易被蒙蔽的道理。最后从国内和国 外两个方面写出了邹忌讽谏齐王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。

➢ 从全文看,第一部分的叙事是第二部分设喻说理的前提,第二部分是设喻说理本 身,第三部分则是第二部分的必然发展和结果。三部分之间联系紧密,结构严谨。 ➢ 此外,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,由己及君,以小见大,

由家事到国事,道理由浅入深,具有极强的说服力。

参考文献 求学网,(2017),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的结构。 https://jiaoan1.7139.com/1211/18/273250.html 三人行教育网,(2019),邹忌与齐威王的形象特点。 https://www.3rxing.org/question/f7662be561101037769.html 黄岳洲、茅宗祥.(1995)《中华文学鉴赏宝库》:陕西人民教育出 版社

感 谢 观 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