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ata Loading...

手繪蛙類圖鑑-台灣篇(作者:嘎鱷蜥2020) Flipbook PDF

作者:嘎鱷蜥


119 Views
145 Downloads
FLIP PDF 6.24MB

DOWNLOAD FLIP

REPORT DMCA

手繪 蛙類 圖鑑台灣篇 文/圖:嘎鱷蜥

手繪蛙類圖鑑:台灣篇 文/圖:嘎鱷蜥

作者簡介 是個六年級的學生,綽號是嘎,繪師名 是鱷蜥,希望人類可以愛護自然環境並 保育生態。

創作理念 因為台灣沒有使用繪圖手法的蛙類圖鑑 ,且透過手繪方式能讓大家更親近蛙類 的大小事,所以就決定試試。這本書採 用黑白和彩色兩種畫風,希望大家會喜 歡這些青蛙。

目錄 第一章 認識蛙類 1-1 使用方法

1-2 構造 1-3 生活史

1-4 保育 1-5 棲地

1-6 科學分類 第二章 蛙類圖鑑

2-1 蟾蜍科 2-2 樹蟾科

2-3 狹口蛙科 2-4 叉舌蛙科

2-5 赤蛙科 2-6 樹蛙科 第三章 速查檢索表 3-1 蛙類檢索表 3-2 相似種鑑別

第一章

認 識

蛙 類

1-1 使用方法 正確使用書本也是很重要的,這裡說明了如何 使用本書。本書QRCODE連結至「台灣兩棲類動 物保育協會」,上面有更豐富的介紹。 科別名稱

中文名稱

QRCODE 看更多 學名

簡介

圖文對照 詳細介紹

1-2 構造 【頭部】 [瞳孔]:眼睛中央黑色的地方

皮 是瞳孔,會隨著光線 膚 強弱放大或縮小 [虹膜]:眼睛周圍的地方是虹 膜,品種不同,顏色 也會不同 [口] :有些蛙類有牙齒,可 瞳 以咬住獵物,防止獵 孔 物逃脫,但不能咬碎 鼓 東西 膜 [鼓膜]:就跟耳朵一樣,鼓膜 可以接收空氣中的聲 波,通常雌雄間大小 【身體】 有差異 [鳴囊]:公蛙會鼓起鳴囊,使 [皮膚]:蛙類的皮膚多少 發出的聲音變大,鳴 具有毒性,但不 囊鼓起的地方因品種 是會致死的那種 而異 。蛙類分泌的液 背 體可以讓牠們用 虹 部 皮膚呼吸 膜 [背部]:蛙類的背部常常 口 有獨特的花紋或 鳴 薦椎突起 囊 [腹部]:蛙類的腹部會有 各種不同的顏色 。例:橙腹樹蛙 的腹部是橘紅色 腹 部

1-2 構造 大腿 後 肢

吸盤



前 肢 手 掌

【四肢】 [前肢]:蛙類的前肢短小,可在跳躍時著 陸及緩衝 [手掌]:蛙類的手掌有各式各樣的種類, 例:吸盤、蹼 [吸盤]:蛙類的吸盤是膨大、發達的肌肉 ,例:樹蛙擁有明顯的吸盤,可 以攀爬物品 [蹼] :蛙類的趾間通常具有蹼,可以幫 助划水游泳 [後肢]:蛙類的後肢,包含大、小腿和腳 掌;一般都是摺疊起來,移動時 會伸直並彈出去

腳 掌

1-2 構造

鳴囊

內鳴囊

外鳴囊 單咽下鳴囊

梭德氏赤蛙

【虹膜顏色】 金

咽側下鳴囊

咽側外鳴囊

腹斑蛙

斯文豪氏赤蛙

中國樹蟾

【虹膜斑紋】

【各種腳趾】

T字 (黑)

黃 褐 紅褐

T字 (底色)

有蹼,無吸盤 (斯文豪氏赤蛙)



有蹼,有吸盤 (莫氏樹蛙)

無蹼,有吸盤



布氏樹蛙(本土種) 腿部有白底黑斑 的網格狀花紋

(亞洲錦蛙)

【外來種分辨】 (布氏樹蛙、斑腿樹蛙) 斑腿樹蛙(外來種)| 腿部有黑底白斑 的點狀花紋

1-3 生活史 蛙類從卵變成蝌蚪,再變 成蛙,時間因品種而異, 短的數個禮拜,長的有到 一、兩個月

#剛出生的蝌蚪以 腹中卵黃維生

#蛙類通常交配前 會進行多次「假 交配」,反覆假 交配後才會真 正交配

#蝌蚪的棲息環境 不同,有的喜歡靜 水域,有的喜歡水 流急湍的河流

蛙卵

剛出生的蝌蚪 蝌蚪

蛙的一生

抱接

長出後腳的蝌蚪

成蛙

長出前腳的蝌蚪 #通常前肢只會 先長出一隻

幼蛙

#這時如果附近沒

尾巴吸收中的幼蛙 有可攀爬的樹枝, 幼蛙就很容易淹死

1-4 保育 1-4-1 台灣的保育蛙類 目前公布的台灣保育蛙類有7種: 橙腹樹蛙

諸羅樹蛙

翡翠樹蛙

台北樹蛙

台北赤蛙

金線蛙

豎琴蛙

蛙類的危機 近年來,兩棲類的生存面臨極大的威脅,許多棲 地都被人為破壞、開發、甚至濫墾。再加上頻繁 的森林大火,還有蛙壺菌的肆虐,使得三分之一 的蛙類面臨絕種危機。

1-4 保育 1-4-2 台灣的外來種蛙類

亞洲錦蛙

亞洲錦蛙皮膚具有毒性 ,誤食時可能會有危險 ,會危害當地生態

海蛙

海蛙在台灣的分布地區 僅在東港和佳冬,以無 脊椎動物為食

美洲牛蛙

牛蛙會吞食眼前比牠小的東 西,鳥類、老鼠、其它蛙類 都有可能成為牠的獵物;而 且牛蛙帶有蛙壺菌,蛙壺菌 會使絕大部分兩棲類死亡 斑腿樹蛙

斑腿樹蛙產卵數量多,會影 響原生種布氏樹蛙的生存空 間,偶爾也會捕食蝌蚪

1-4 保育 1-4-3 蛙類的疾病

染上蛙壺菌的角蛙

可怕的蛙壺菌 這種可怕的真菌會傳染 到兩棲類身上,大部分 野生蛙類在數個月內會 死亡。蛙壺菌已經導致 好幾種兩棲類絕種,而 在台灣的帶原者是美洲 牛蛙。患有蛙壺菌的蛙 類會腹部膨脹、瞳孔縮 小、嗜睡、食慾下降等 。不過目前還沒有傳染 給人類的病例。

脹氣 脹氣的青蛙會像吹氣 球般被撐大,原本皮 膚上的皺褶也會被撐 開,整隻蛙趴著。跟 肥胖不同,脹氣的蛙 皮膚是光滑的;肥胖 的蛙則有許多皺褶。

紅腿病 紅腿病通常發生在美洲牛蛙身上,這種疾病是由嗜 水氣單胞菌所引起,致死率高,傳染力強,得到紅 腿病的蛙類腿部會出血、壞死,有時甚至會蔓延到 腹部,還會造成食慾下降、皮膚潰爛和紅腫,也會 一直待在水裡不想動。

1-5 棲地 流水型:溝渠

靜水型:池塘

(較緩)

樹 棲 型 : 樹 林

流水型:溪流

(較急)

陸地型:積水草地

1-5 棲地

1-5-1 棲地棲息的蛙類

流水型—溪流、溝渠 : 盤古蟾蜍、福建大頭蛙、褐樹蛙、日本 樹蛙、拉都希氏赤蛙、梭德氏赤蛙、斯 文豪氏赤蛙等

陸地型—積水草地: 黑眶蟾蜍、中國樹蟾、小雨蛙、牛蛙、 腹斑蛙、貢德氏赤蛙、長腳赤蛙、台北 赤蛙、金線蛙、澤蛙、拉都希氏赤蛙、 虎皮蛙等

樹棲型—樹林: 中國樹蟾、斑腿樹蛙、布氏樹蛙、日本 樹蛙、艾氏樹蛙、橙腹樹蛙、莫氏樹蛙 、面天樹蛙、台北樹蛙等

靜水型—池塘: 黑眶蟾蜍、中國樹蟾、福建大頭蛙、小 雨蛙、長腳赤蛙、牛蛙、拉都希氏赤蛙 、澤蛙、腹斑蛙、台北赤蛙、金線蛙、 虎皮蛙、貢德氏赤蛙等

1-6 科學分類 屬









門 界 科學分類 很多人覺得分類又複雜又難記住規律,其實你 只要想成「種」是樹葉,樹葉長在樹枝上,也 就是「屬」,所有樹枝都是從樹幹長出,那就 是「科」,許多樹組成森林,就變成「目」, 以此類推,就不會覺得分類那麼困難了。

1-6 科學分類

以莫氏樹蛙舉例:

莫氏樹蛙的分類如下:動物界\脊索動物門\兩棲綱

1-6 科學分類

\無尾目\新蛙亞目\樹蛙科\樹蛙屬\莫氏樹蛙

第二章

蛙 類

圖 鑑

黑眶蟾蜍

蟾蜍科 (共2種)

Bufonidae

2-1 蟾蜍科

盤古蟾蜍

Bufo bankorensis 俗名台灣蟾蜍,是 台灣最大的蛙類種 類。盤古蟾蜍大而 明顯的耳後腺可分 泌毒液。個體顏色 花紋多變,全身布 滿大小不一的疣粒

身 長:6至12公分 棲息地:全台各地,平地至 高山,草地及住家 附近或外島都有牠 們的蹤影 分 布:台灣特有種 速別特徵:體色不等,顏色 從紅褐色、綠褐 色,黃褐色到灰 色都有。耳後腺 明顯,體型圓滾 ,容易和黑眶蟾 蜍搞混 繁殖期:每年9月至隔年2月

耳後腺

布滿疣粒

2-1 蟾蜍科

黑眶蟾蜍 Duttaphrynus melanostictus

是在各地都可以 看到的蟾蜍種類 。每當繁殖期就 會成群鳴叫,數 量十分可觀。趾 尖和眼睛上方有 黑色條紋,全身 身 長:5至6公分 棲息地:棲息在溝渠、低窪 布滿疣粒 樹林、農園或池塘 等有水源的地方 分 布:中國大陸西南及南 部、台灣、印尼、 婆羅洲等 速別特徵:有巨大的耳後腺 、鼓膜、黑色的 趾尖與眼眶,剛 脫完皮時會轉為 白色,成為特別 的白眶 繁殖期:每年2至9月

黑色眼眶

巨大耳後腺 及鼓膜 布滿疣粒

黑色趾尖

中國樹蟾

樹蟾科 (共1種) Hylidae

2-2 樹蟾科

中國樹蟾

Hyla chinensis

有樹蛙的特徵和習 性,趾端有膨大的 吸盤,棲息在樹上 ,卻有蟾蜍的骨骼 ;體型雖小但叫聲 不容小覷,特別是 下過雨之後會成群 的鳴叫 身 長:2至4公分 棲息地:全台灣的低海拔山 區及平地,稻田附 近的竹林、小灌木 及香蕉樹葉的基部 分 布:中國大陸中部及南 部、台灣、越南 速別特徵:綠色的身軀,有 黑棕色的過眼眼 帶,腿部內側微 黃,帶有少許黑 斑 繁殖期:每年3月至隔年8月

黑色過眼眼帶 身體綠色

腿內側微黃 少許黑斑

吸盤狀趾端

亞洲錦蛙

狹口蛙科 (共5種) Microhylidae

2-3 狹口蛙科

亞洲錦蛙

Kaloula pulchra 又名花狹口蛙, 因繁殖速度快而 威脅台灣原生種 蛙類。皮膚光滑 ,體型肥大且後 足有著方便挖掘 的構造,可以很 快的潛入土中

身 長:6至8公分 棲息地:台灣南部地區之農 田、水溝、池塘或 積水草地 分 布:中國大陸、台灣、 香港、新加坡及馬 來西亞等 速別特徵:趾端膨大成吸盤 ,可以攀爬物體 表面。和小雨蛙 十分相似,但可 以從叫聲來區分 繁殖期:每年3至5月

體型肥大,皮膚光滑

吸盤狀趾端

2-3 狹口蛙科

小雨蛙

Microhyla fissipes 又名飾紋姬蛙, 背上有塔狀斑紋 ,少數個體背部 中央有一條金線 。體型小但叫聲 十分宏亮,常常 只聽到蛙鳴卻找 不到蛙

身 長:2至3公分 棲息地:棲息分布廣,農田、 草叢、溝渠、草澤或 積水草地等地都有牠 們的蹤跡 分 布:中國南部、台灣及馬 來西亞等地 速別特徵:頭小於身,背上有 褐色塔狀斑紋,前 肢短小,後肢粗壯 ,身體呈三角形 繁殖期:每年3至8月

塔狀斑紋 後肢粗 小頭

身體 三角形

2-3 狹口蛙科

黑蒙西氏小雨蛙 Microhyla heymonsi 又名小弧斑姬蛙 ,是小型蛙類。 背上有中線和一 到兩個括弧狀斑 紋,身體兩側有 深色縱向紋 身 長:2至3公分 棲息地:全台灣低海拔山 區和森林、水田 、溝渠、落葉層 分 布:中國大陸南部、 台灣、馬來半島 及蘇門答臘 速別特徵:頭小於身,腹 部為白色,背 上有中線和括 弧狀斑紋,皮 膚稍微光滑帶 有些許疣粒 繁殖期:每年2至10月

中線、括弧狀斑紋 小頭

皮膚光滑

2-3 狹口蛙科

巴氏小雨蛙

Microhyla butleri

又名粗皮姬蛙,因 全身布滿疣粒而得 名。身體短胖,體 色偏灰。背部有灰 色斑紋,四肢有暗 色橫紋 身 長:2至3公分 棲息地:零星出現在落葉層 間,水溝或水邊草 叢 分 布:中國大陸、台灣, 香港、越南、泰國 、馬來西亞及新加 坡等地 速別特徵:頭小於身,身體 呈現三角形,全 身布滿疣粒,背 部有鑲淺色邊的 斑紋 繁殖期:每年5至10月

布滿疣粒 身體三角形

小頭

淺色斑紋

2-3 狹口蛙科

史丹吉氏小雨蛙 Micryletta steinegeri 又名史氏姬蛙, 頭小於身但身體 比起其他狹口蛙 科成員還來得修 長。體色多變, 有灰背黑斑個體 或金背黑斑個體 身 長:2至3公分 棲息地:森林底層的落葉層 、闊葉林,水溝、 水田及低海拔森林 分 布:為台灣特有種,零 星分布於中南部 速別特徵:腹部為白色,頭 小於身但身體修 長。前肢上有橘 黃色斑紋,像鑲 金一樣十分明顯 繁殖期:每年4至7月

小頭

橘黃色 斑紋

身體修長

澤蛙

叉舌蛙科 (共4種) Dicroglossidae

2-4 叉舌蛙科

虎皮蛙 Hoplobatrachus rugulosus 俗名田雞,因體 型龐大,肉質鮮 美,所以在過去 被大量捕捉。背 部有棒狀皺褶, 體色從單一墨綠 色到黃褐色豹紋 不等 身 長:6至13公分 棲息地:全台低海拔地區之農 田、水溝、池塘或積 水草地中 分 布:中國大陸、台灣、泰 國和婆羅洲等地 速別特徵:背部有整齊的棒狀 凸起,腹部有不規 則斑紋,四肢強壯 ,生性機警 繁殖期:每年3至9月

整齊的棒狀凸起

四肢強壯

2-4 叉舌蛙科

海蛙

Fejervarya cancrivora

又稱食蟹蛙,因 食物包括蟹類而 得名。外型及斑 紋都與澤蛙相似 ,但澤蛙是單咽 下鳴囊,海蛙是 咽側下鳴囊 身 長:5至9公分 棲息地:台灣目前僅發現 於東港及佳冬 分 布:中國大陸、台灣 、馬來西亞、新 加坡及爪哇等地 速別特徵:有些個體背部 有中線,眼後 和背部有皺褶 。無中線個體 通常眼間會有 一個白點 繁殖期:每年3至10月

可能有中線 眼、背皺摺

2-4 叉舌蛙科

福建大頭蛙 Limnonectes fujianensis 曾經被誤認成古 氏赤蛙(爪哇大 頭蛙),最後被 證實兩者不相同 。牠的眼睛在光 照射下會呈現紅 色,鼓膜不明顯 身 長:6至7公分 棲息地:溝渠、小溪或有遮蔽 處和落葉的水溝等 分 布:中國大陸、台灣、印 度及印尼等地 速別特徵:頭部肌肉發達,佔 了身體的一半,背 部有倒V字形斑紋 和短皮膚皺褶。眼 睛在光下會反射成 紅色 繁殖期:終年可繁殖

倒V斑紋

眼睛反射紅色

大頭

2-4 叉舌蛙科

澤蛙

Fejervarya limnocharis 是平地最常見的 蛙類之一,唇部 有一條條斑紋。 有些個體背部有 中線,花色不等 ,從黃褐色到紅 褐色都有,有些 個體背部帶綠色

身 長:4至6公分 棲息地:台灣南部地區之農 田、水溝、池塘或 唇部斑紋 眼間V形斑紋 積水草地 部分有中線 分 布:中國大陸、台灣、 日本、馬來西亞、 新加坡、印尼等地 速別特徵:背部有長短不一 單咽 的棒狀凸起,有 下鳴囊 些個體有中線, 眼間有V形斑紋, 後足半蹼 後足半蹼,鳴囊 為單咽下鳴囊 繁殖期:每年2至10月

斯文豪氏赤蛙

赤蛙科 (共10種) Ranidae

2-5 赤蛙科

台北赤蛙

Hylarana taipehensis 因在台北八里被 發現,所以有了 台北兩字。原本 應該是平地常見 蛙類,但因開發 與人為干擾,使 得牠們快要從台 北消失

身 長:3至4公分 棲息地:零星棲息於北部及南 部農園、草澤和池塘 分 布:中國大陸、台灣、香 港、印度、尼泊爾和 越南等地 速別特徵:身體修長,吻端至 腹側有一條黑線, 腹部和黑線上又各 有一條白線,看起 來十分特殊 繁殖期:每年3至8月

吻端至腹側有 特殊黑白線條 身體修長

2-5 赤蛙科

金線蛙

Pelophylax plancyi 體側和中線為綠 色,側褶為金色 ,體型肥胖卻生 性膽小,有人接 近就會撲通一聲 跳進水裡。由於 環境的破壞,數 量越來越少

身 長:5至8公分 棲息地:全台灣低海拔草澤 、溝渠、池塘及靜 水域 分 布:中國大陸、台灣及 韓國等地 速別特徵:體型肥胖,身體 為草綠色,側褶 呈現金黃色,和 台北赤蛙相似, 不過體型差很多 繁殖期:每年3至8月

體型肥胖

身體草綠色 側褶金黃色

2-5 赤蛙科

長腳赤蛙

Rana longicrus 腿部修長,身形 纖細,從吻端到 眼睛再到鼓膜有 條菱形黑色眼帶 。雄蛙體色多變 ,呈現紅褐色或 灰褐色,有時甚 至出現豹紋個體

身 長:4至6公分 棲息地:台灣西北部闊葉林 、水田、水池和低 側褶細長明顯 海拔山區 分 布:中國大陸及台灣 菱形黑色眼帶 速別特徵:腿部修長,可達 身長的兩倍,體 側側褶細長而明 顯,雄蛙體色多 變,雌蛙多為紅 褐色,雄蛙為內 鳴囊,叫聲小不 腿部修長,甚至比身體長 易聽見 繁殖期:每年11月至隔年2月

2-5 赤蛙科

美洲牛蛙 Lithobates catesbeianus 為外來種蛙類, 在1951年因養殖 而由美國引進台 灣,有些個體因 逃脫或放生而到 了野外,並大量 身 長:11至20公分 繁殖,造成本土 棲息地:靜水域和水池等有 種蛙類的危害 水的地方 分 布:中國大陸、台灣、 香港、美國、日本 和印度等地,因具 有食用價值,所以 被引進多個國家, 列為世界百大外來 種之一 速別特徵:體型龐大、叫聲 如牛,有巨大鼓 膜且領域性強。 幼體頭部為綠色 繁殖期:每年4至9月

幼體頭部綠色

體型龐大

巨大鼓膜

2-5 赤蛙科

梭德氏赤蛙 Pseudoamolops sauteri

身 長:4至6公分 棲息地:全台灣高、低海拔 山區及森林底層和 水域 分 布:為台灣特有種 速別特徵:有條過眼黑色菱 形眼帶,腿部有 深色橫紋,身形 修長,體色為褐 或紅褐色。因為 內鳴囊所以叫聲 細小不易聽見 繁殖期:每年9至12月

生性隱密,體型 嬌小,且雄蛙無 外鳴囊,所以很 難觀察。在繁殖 季9月至12月, 會出現於河流或 小溪,成群求偶 和交配 黑色過眼菱形眼帶 體型嬌小

腿部橫紋

2-5 赤蛙科

斯文豪氏赤蛙 Odorrana swinhoana

身 長:6至10公分 棲息地:棲息於海拔2000 公尺以下的小溪 、河流、小型瀑 布和溪澗等流動 水域 分 布:為台灣特有種 速別特徵:有咽側外鳴囊 ,叫聲如小鳥 一般,所以又 被稱為騙人鳥 。側褶不明顯 ,體色多變, 每隻的斑紋都 不太相同 繁殖期:每年4至11月

體型龐大,趾端 膨大成吸盤,棲 息於流動水域。 體色多變,背部 呈現綠色、褐色 、紅褐色、藍色 或藍色綠色夾雜 龐大,體色多變

側咽 外鳴囊

趾端吸盤狀

2-5 赤蛙科

腹斑蛙

Babina adenopleura 體型肥胖,有明 顯的鼓膜,眼睛 和鼓膜周圍有黑 色菱形斑紋。從 眼後開始有一條 淺色細側褶,體 側為灰,後肢有 深色橫紋

身 長:6至7公分 棲息地:草澤、水池和山 區靜水域等地 分 布:中國大陸、台灣 眼睛、鼓膜周圍 肥胖 有黑色菱形斑紋 及琉球群島 速別特徵:眼部和鼓膜周 圍有黑色菱形 斑紋,嘴唇白 色,虹膜上為 米白下為紅褐 嘴唇白色 ,趾間有蹼, 體側為灰且有 趾間有蹼 明顯鼓膜 深色圓形斑點 。有些個體有 深色圓形斑點 虹膜上米白 下紅褐 背中線 繁殖期:每年3至8月

2-5 赤蛙科

豎琴蛙

Rana okinavana

身 長:4至5公分 棲息地:棲息於宜蘭及南投 的草澤、靜止水域 和混合林地等 分 布:台灣及日本 速別特徵:體型肥胖,鼓膜 明顯,和腹斑蛙 十分相似。背部 為橘褐色,體側 為灰色或深褐色 ,後肢有深色橫 紋,背上有銀白 色中線,有點類 似小雨蛙 繁殖期:每年4至8月

因叫聲像豎琴而 得名。叫聲宏亮 ,從外觀看來長 得有點像小雨蛙 和腹斑蛙的綜合 體。卵產於泥坑 中,十分特殊 銀色中線 背部褐橘色

肥胖

明顯鼓膜 後肢有深色橫紋

2-5 赤蛙科

拉都希氏赤蛙

Rana latouchii 生存力強,全台 灣幾乎都有牠們 的棲息蹤跡,但 卻也很容易遭到 路殺。前肢特別 粗壯,背面有黑 色橫紋

身 長:4至6公分 棲息地:適應力強,棲息 於低海拔各種水 域附近等地 分 布:分布於中國南方 、台灣、香港等 速別特徵:背側褶明顯, 腹側有圓形斑 點,後肢有深 色橫紋。雄蛙 擁有發達的前 肢,和一對咽 下內鳴囊 繁殖期:終年可繁殖

背側褶 後肢深色橫紋 明顯

前肢背面 黑色橫紋

腹部圓 形斑點

前肢粗壯

2-5 赤蛙科

貢德氏赤蛙

身 長:6至8公分 棲息地:棲息於水池、稻田 、溝渠及草澤等地 分 布:中國大陸南部、台 灣、海南島和越南 等地 速別特徵:體型肥胖,後肢 粗壯且有深色橫 紋,背側褶十分 明顯,體側為深 褐色,鼓膜周圍 為白色,非常顯 眼 繁殖期:每年5至8月

Rana guentheri 為中大型蛙,體 形肥碩,叫聲像 狗又很大聲,常 常被附近的人誤 認成狗在叫。適 應力強,能在骯 髒的下水道生活 鼓膜 周圍白色

體型肥碩

背側褶明顯

後肢粗壯 有深色橫紋

體側褐色

樹蛙科 (共14種) Rhacophorus

橙腹樹蛙

2-6 樹蛙科

面天樹蛙

Kurixalus idiootocus

身 長:3至5公分 棲息地:台灣中低海拔草 澤和樹林,平時 棲息於葉面上 分 布:為台灣特有種 速別特徵:背部為黃褐色 ,上面有大大 的倒Y形深色 斑紋。虹膜有 一條深色橫斑 ,皮膚有大小 不一的凸起, 鼓膜至前肢上 方有深色斑紋 繁殖期:每年2至8月

體色多變,大多 數為黃褐色,少 數個體為灰色或 皮膚色。面天樹 蛙為單咽下鳴囊 ,平時白天時會 棲息於葉面上, 十分容易觀察 背部黃褐色 倒Y形 深色斑紋

虹膜有深色橫斑 鼓膜至前肢上方 有深色斑紋

2-6 樹蛙科

艾氏樹蛙

Kurixalus eiffingeri

身 長:3至5公分 棲息地:全台低海拔樹林 及山區 分 布:台灣及琉球群島 速別特徵:腹部為淺黃色 ,虹膜為黃褐 色,有些個體 背部有大小不 一的深色斑紋 。產卵於空心 柱狀體中,所 以不管是樹洞 、竹筒或水管 都可能發現卵 繁殖期:每年1至8月

身上布滿細小的 疣粒,體色可在 褐色與綠色之間 變換。棲息於樹 林或竹林中,在 繁殖期時可聽見 樹上傳來蛙鳴, 還可看見樹洞中 的卵 布滿細小疣粒

腹部淺黃色

部分背部有 深色斑紋

虹膜黃褐色

2-6 樹蛙科

碧眼樹蛙

Kurixalus berylliniris

身 長:3至5公分 棲息地:全台低海拔樹林 及山區 分 布:為台灣特有種 速別特徵:虹膜為綠色, 體色可在綠色 與黃色間變換 ,腹部為白色 。身上有大小 不一的疣粒和 凸起,幼蛙虹 膜不明顯,眼 後至前肢上方 有明顯凸起 繁殖期:9月至隔年3月

是艾氏樹蛙分出 來的新種,生活 型態及體態特徵 都很相似。會於 樹洞中產卵,成 蛙虹膜為綠色, 有些個體在虹膜 中有條深色橫紋 綠色虹膜

腹部白色

背部黃褐色

身上有疣粒

2-6 樹蛙科

王氏樹蛙

身 長:3至4公分 棲息地:恆春半島的低海 拔樹林 分 布:為台灣特有種 速別特徵:體色為紅褐色 或草綠色,背 部有深色X形 斑紋,四肢有 深色橫斑,腹 部為白色,身 上有大小不一 的疣粒和凸起 ,眼後至前肢 上方明顯凸起 繁殖期:9月至隔年4月

Khirixalus wangi 是艾氏樹蛙分出 來的新種,生活 型態及體態特徵 都相當相似。王 氏樹蛙在台灣的 分布十分有限, 僅在恆春半島的 低海拔森林中 背部深色 眼後至前肢上 X形斑紋 方明顯突起

白色腹部

四肢有 深色橫斑

身上有疣粒

2-6 樹蛙科

布氏樹蛙

Polypedates braueri

身 長:5至7公分 棲息地:全台低海拔積水 區域、溝渠、果 園內 分 布:中國大陸、台灣 、香港、海南島 和印度 速別特徵:有明顯的過眼 黑色斑紋,體 型稍胖,背部 有深色條紋或 少許黑斑,腿 部內側為白底 黑色網狀花紋 繁殖期:每年2至9月

與外來種斑腿樹 蛙十分相像,常 常因為移除外來 種而錯殺。和斑 腿樹蛙相比,牠 的身型較為圓胖 ,叫聲也是較為 響亮的咑咑聲 身型圓胖 明顯過眼 黑色斑紋

腿部內側 白底黑色 網狀花紋

背部有 深色條紋

2-6 樹蛙科

斑腿樹蛙 Polypedates megacephalus 為外來種,適應力 強,會捕食本土種 蝌蚪,影響到台灣 原生種蛙類的生存 空間。和布氏樹蛙 相比,斑腿樹蛙較 為纖瘦,叫聲也較 身 長:5至7公分 棲息地:棲息於低海拔果園 微弱 、公園、菜園或水 桶中 分 布:中國大陸、台灣、 香港和澳門等 速別特徵:和布氏樹蛙十分 相似,背部有又 字斑紋和零星深 色斑點,臉部有 明顯過眼黑色斑 紋。體型較為纖 細,大腿內側有 黑底白點的花紋 繁殖期:每年2至9月

背部有又字斑紋 和零星斑點

大腿內側有 黑底白點花紋

明顯過眼 黑色斑紋

2-6 樹蛙科

日本樹蛙

Buergeria japonica

身 長:2至4公分 棲息地:棲息於低海拔水淺 的溪流、溝渠或溫 泉中 分 布:廣泛分布於台灣及 琉球群島 速別特徵:體色通常呈現褐 色、黃褐色或鉛 灰色,有些個體 背上有H或X形的 斑紋,腿部有深 色橫斑,鼓膜上 方至前肢連接處 有明顯凸起 繁殖期:終年可繁殖

是樹蛙科中不會爬 樹的種類,牠們的 叫聲如蟲鳴,常常 於溪流、溫泉或石 頭上鳴叫。喜歡棲 息於溫泉中,所以 又被稱為溫泉蛙 背部有H形 或X形斑紋

腿部有 深色橫斑

鼓膜上方至前肢 連接處明顯凸起

2-6 樹蛙科

太田樹蛙

Buergeria otai

與日本樹蛙十分相 似,不過能從叫聲 與腿部內側花紋辨 識。腿部內側為細 碎小白點斑紋,而 日本樹蛙為較大的 身 長:2至4公分 棲息地:溪流、水溝和溝渠不規則白斑 中,有時甚至連溫 泉附近都有牠們的 蹤跡 分 布:為台灣特有種 速別特徵:和日本樹蛙相似 ,體色為褐色, 有時會出現鉛灰 色的個體。有些 個體背部會有深 色x形斑紋,腿 部有深色橫斑, 鼓膜上方至前肢 連接處明顯凸起 繁殖期:終年可繁殖

部分背部有 深色X形斑紋

鼓膜上方至 前肢連接處 明顯凸起

腿部有 深色橫斑

腿部內側有 細碎小白點 斑紋

2-6 樹蛙科

褐樹蛙

Buergeria robusta

棲息於溪流附近的 樹林、植物或是石 縫中,繁殖期時會 大量出現於溪中石 頭或水中。求偶的 雄蛙通常為黃色, 身 長:4至7公分 雌蛙比雄蛙大,為 棲息地:分布於全台灣低海 褐色 拔樹林、溪流附近 分 布:為台灣特有種 速別特徵:為中大型蛙,虹 膜是特殊的褐底 T字形,體色多 變,從黃褐色、 褐色、深褐色到 鉛灰色都有。背 部有大小不一的 凸起和黑、白色 的斑點,後肢有 深色橫紋 繁殖期:每年5至8月

虹膜為褐底 T字形

背部有凸起 和斑點

後肢有深色橫紋

2-6 樹蛙科

莫氏樹蛙 Rhacophorus moltrechtii

身 長:4至5公分 棲息地:全台樹林、果園 、水溝、池塘和 蓄水池都有可能 看見,是台灣常 見的樹蛙 分 布:為台灣特有種 速別特徵:背部為綠色, 腹部為白色, 有少許黑點, 虹膜為橘黃至 淡黃色。大腿 內側有明顯紅 底黑斑點,卵 粒產於卵泡中 繁殖期:12月至隔年2月

是中型綠色樹蛙, 背部呈現鮮綠色, 趾間有明顯的蹼。 遇到敵人時會露出 腿部內側鮮豔的色 彩來嚇阻掠食者, 爭取時間逃跑 橘黃至淡黃 虹膜 背部鮮綠色

趾間有 明顯的蹼 白色腹部

大腿內側 紅底黑斑

2-6 樹蛙科

台北樹蛙 Rhacophorus taipeianus

身 長:3至6公分 棲息地:台灣北部及中部 低海拔樹林和水 域等地 分 布:為台灣特有種 速別特徵:擁有綠色的身 軀,腹部及虹 膜都為黃色, 背部偶爾會出 現零星的白色 斑點,從吻端 至前肢連接處 有明顯凸起, 有些個體腹側 有黑色斑點 繁殖期:11月至隔年2月

一提到台灣特有種 、保育類樹蛙,多 數人第一個想到就 是台北樹蛙。台北 樹蛙喜歡冷的天氣 ,越冷就會叫得越 大聲,而且會挖洞 鳴叫和產卵 綠色身體

吻端至前肢 黃色腹部 連接處有明 部分腹側有黑斑 顯凸起

2-6 樹蛙科

翡翠樹蛙 Rhacophorus prasinatus

身 長:6至8公分 棲息地:東、北部低海拔 丘陵、樹林、果 園和水域附近 分 布:為台灣特有種 速別特徵:為中大型蛙, 體型稍扁,背 部為綠色,腹 部為黃色,從 鼻子過眼到前 肢連接處有明 顯金黃色凸起 ,鼓膜明顯, 四肢分布黑斑 ,後肢有蹼 繁殖期:終年可繁殖

因在翡翠水庫發現 而得名,又有翡翠 色的樹蛙的意思。 為大型蛙,特有種 ,可於水溝或菜園 中發現這蛙類綠色 的身影 鼻子過眼到前肢 連接處有明顯 綠色背部 金黃色凸起

四肢有黑斑

鼓膜明顯

2-6 樹蛙科

諸羅樹蛙 Rhacophorus arvalis 喜歡棲息於農田附 近,但因為遭到人 為開發、干擾,讓 他們在2008年被列 入保育類名單。雌 雄比例懸殊,因此 復育之路十分嚴酷 身 長:4至7公分 棲息地:棲息於中部低海拔 地區,數量稀少 分 布:為台灣特有種 速別特徵:全身草綠,腹部 為白色,腹部交 界處與嘴唇有白 色皮褶,會在下 雨後成群於農田 附近鳴叫,與其 他棲息於森林附 近的樹蛙不同 繁殖期:每年3至10月

全身草綠色

嘴唇有 白色皮褶

腹側有 白色皮褶

2-6 樹蛙科

橙腹樹蛙 Rhacophorus aurantiventris 背部為綠色,腹部 為橘紅色,所以又 被戲稱為紅心芭樂 。因數量稀少,加 上棲息地不斷被破 壞,一旦棲息地消 失就很難再看到這 身 長:4至6公分 棲息地:中、東和南部低海 種生物了 拔山區、林地和國 家公園中等地 分 布:為台灣特有種 速別特徵:背部為綠色或墨 綠,腹部和趾端 為明顯的橘紅色 ,背部有白色斑 點,虹膜為黃色 。牠們產卵於樹 洞或靜水域中, 常單獨棲息於樹 木上,不易觀察 繁殖期:每年5至8月

背部綠色或墨綠 有白色斑點 明顯 橘紅色

黃色虹膜

第三章

速 查

檢 索 表

3-1 蛙類檢索表 趾端有吸盤 中國樹蟾

趾端無吸盤

莫氏樹蛙

諸羅樹蛙 艾氏樹蛙 翡翠樹蛙

台北赤蛙



碧眼樹蛙

台北樹蛙

橙腹樹蛙 金線蛙 王氏樹蛙

艾氏樹蛙

面天樹蛙

灰 王氏樹蛙 美洲牛蛙 碧眼樹蛙

3-1 蛙類檢索表 趾端有吸盤 日本樹蛙

趾端無吸盤 小雨蛙

布氏樹蛙 盤古蟾蜍 拉都希氏赤蛙

太田樹蛙

艾氏樹蛙 台北赤蛙

褐樹蛙

斯文豪氏赤蛙

長腳赤蛙

貢德氏赤蛙 金線蛙

褐 斑腿樹蛙

腹斑蛙 面天樹蛙

豎琴蛙

黑蒙西氏小雨蛙 王氏樹蛙

澤蛙

碧眼樹蛙 海蛙

梭德氏赤蛙

亞洲錦蛙

福建大頭蛙

3-1 蛙類檢索表 趾端有吸盤

趾端無吸盤 虎皮蛙

日本樹蛙

土 褐 / 近 黑

美洲牛蛙

巴氏小雨蛙 太田樹蛙 史丹吉氏 小雨蛙

黑眶蟾蜍

3-2 相似種鑑別 同是蟾蜍科的兩種蟾蜍,要如何分辨呢?

盤古蟾蜍

明顯的耳後腺

黑眶蟾蜍

明顯的鼓膜

布滿疣粒的身軀

黑色的眼睛外眶

趾端沒有黑色

黑色的腳趾

3-2 相似種鑑別 同是狹口蛙科的三種蛙,要如何分辨呢?

亞洲錦蛙

小雨蛙

黑蒙西氏小雨蛙

體側有淺色八字型斑紋

背部有塔狀斑紋

體型肥胖但四肢短小

三角形的身軀

體側有明顯黑色寬紋

趾端膨大成吸盤

比前肢粗壯的後肢

腿部有一條較粗的 黑色橫紋

背部有括弧狀斑紋

3-2 相似種鑑別 同是狹口蛙科的兩種蛙,要如何分辨呢?

巴氏小雨蛙

史丹吉氏小雨蛙

不明顯的鼓膜

四肢較修長

趾間無蹼

趾間無蹼

趾端有小吸盤

趾端無吸盤

3-2 相似種鑑別 同是叉舌蛙科的兩種蛙,要如何分辨呢?

澤蛙

唇部有一條條縱紋

海蛙

眼後膚褶長

明顯的鼓膜

明顯的鼓膜

趾間半蹼

後趾間全蹼

3-2 相似種鑑別 同是叉舌蛙科的兩種蛙,要如何分辨呢?

澤蛙

虎皮蛙

唇部有一條條縱紋

唇部斑紋較淡

明顯的鼓膜

明顯的鼓膜

趾間半蹼

後趾間全蹼

3-2 相似種鑑別 同是赤蛙科的兩種赤蛙,要如何分辨呢?

梭德氏赤蛙

趾端有吸盤

後肢較短

前肢粗壯

長腳赤蛙

趾端無吸盤

後肢十分細長

前肢較細長

3-2 相似種鑑別 同是赤蛙科的兩種赤蛙,要如何分辨呢?

拉都希氏赤蛙

後肢橫紋明顯

長腳赤蛙

趾端無吸盤

腹側有黑色圓點

後肢十分細長

前肢粗壯

前肢較細長

3-2 相似種鑑別 同是赤蛙科的兩種赤蛙,要如何分辨呢?

腹斑蛙

豎琴蛙

體型較大

鼓膜明顯

腹側有黑色小黑斑

上唇為白色

趾端有小吸盤

趾端有小吸盤

3-2 相似種鑑別 同是赤蛙科的兩種赤蛙,要如何分辨呢?

腹斑蛙

貢德氏赤蛙

鼓膜周圍為黑色

鼓膜周圍為白色

腹側有黑色小黑斑

明顯的背側褶

趾端有小吸盤

腹部有黑色縱帶

3-2 相似種鑑別 同是赤蛙科的兩種赤蛙,要如何分辨呢?

拉都希氏赤蛙

貢德氏赤蛙

鼓膜周圍為黑色

鼓膜周圍為白色

背側褶明顯

明顯的背側褶

腹側有黑色圓點

腹部有黑色縱帶

3-2 相似種鑑別 同是樹蛙科的兩種樹蛙,要如何分辨呢?

面天樹蛙

艾氏樹蛙

平時體色較淡

體色可轉為草綠

背部有X形斑紋

背部有H形斑紋

背部布滿疣粒

四肢有白色疣粒

3-2 相似種鑑別 同從艾氏樹蛙分出來的兩種蛙,要如何分辨呢?

碧眼樹蛙

虹膜多為草綠

王氏樹蛙

虹膜為褐色

眼下為褐色

背部有X形斑紋

體色為綠至褐色

體色為紅褐色

3-2 相似種鑑別 外來種和本土種樹蛙,要如何分辨呢?

布氏樹蛙

斑腿樹蛙

背部斑紋多為直條紋

背部斑為多為X或又形

體型稍胖

腿部白底黑網的斑紋

體型稍瘦

腿部黑底白斑的斑紋

3-2 相似種鑑別 同是樹蛙科的三種蛙,要如何分辨呢?

莫氏樹蛙

體側和四肢有黑色斑紋

黃色的虹膜

橘紅色的後肢 和大腿內側

台北樹蛙

體側有些許黑斑

橙腹樹蛙

猶如嘟起的吻部

黃或橘紅色的虹膜 黃或橘紅色的虹膜

黃色的腹部

腹部及四肢 皆為橘紅色

3-2 相似種鑑別 同是樹蛙科的兩種樹蛙,要如何分辨呢?

翡翠樹蛙

眼後有一條金線

鼓膜明顯

吻端有金線

諸羅樹蛙

體側有一條白斑

鼓膜明顯

吻端無金線

3-2 相似種鑑別 樹蟾和樹蛙(以諸羅樹蛙為例),要如何分辨呢?

中國樹蟾

諸羅樹蛙

黑色過眼帶

體側有一條白斑

吻端較平

吻端較尖

前掌至臂側為褐色

腹部及四肢皆為白色

手繪蛙類圖鑑:台灣篇 作者 張宸瑀 繪者 張宸瑀

封面/封底設計 張宸瑀 指導老師 周鈞儀 發行單位 臺北市立大學附小資優班 發行地點 臺北市中正區公園路29號 電話 02-2311-0395

2020年6月22日 初版第一刷 定價 平裝新台幣350元

有著作權 ‧ 侵害必究 Printed in Taiwan

本書以手繪結合圖鑑的方式,帶領 讀者了解台灣各種漂亮的蛙類。 本書包含蟾蜍科、樹蟾科、狹口蛙 科、叉舌蛙科、赤蛙科和樹蛙科, 共6科36種台灣青蛙,讓你了解蛙 類的大小事!

科別名稱

中文名稱

QRCODE

看更多

學名 簡介

圖文對照 詳細介紹